每一方司法阵地,都沉淀着守护公平的足迹;每一次司法服务,都藏着温暖民心的细节。鼓楼法院公众号开设《鼓法·故事》专栏,记录法官、调解员、人民陪审员等在司法工作中的心得感悟,以“小切口”回应民生关切,让法治正能量以人民群众看得见、听得懂、记得住的方式传递。
本期,让我们一起聆听执行干警崔天龙的温暖与坚守……
“法官,我来问问我的案件执行到哪一步了。”一句带着期盼的询问,打断了执行干警崔天龙的专注。彼时,他正埋首于堆积如山的卷宗中,指尖在密密麻麻的文字里反复摩挲,试图从蛛丝马迹中挖出被执行人吴某的财产线索。办公桌上一本本待办案卷让他眉头紧锁,对着翻开的案卷陷入沉思中。
听到老张的声音,崔天龙立刻停下手中的工作,熟练地调出卷宗。纸张翻动间,案件脉络清晰浮现:2024年,吴某与老张达成调解协议,承诺三个月内付清劳务费3万余元。但是吴某却揣着承诺拒不履行法院调解书确定的义务。无奈,老张攥着薄薄的文书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。
“老张,您先坐。”崔天龙起身递过一杯热水,声音温和却带着一丝歉意,“我们前期已经把吴某名下的银行账户、微信和支付宝都冻结了,但里面只有零星几块钱;他名下登记着一辆车,我们派了好几波人去找,跑遍了周边的停车场和小区,至今还没下落。”
话音刚落,老张突然沉默了,半晌才低声冒出一句:“法官,你知道吗?冬天的钢管粘手。”崔天龙心头一震,抬眼望去——眼前的老张头发花白,脸上刻满了风霜,一件洗得发白的旧棉衣裹在身上,袖口磨出了毛边,深色裤子上还残留着几道清晰的石灰印,那是他在工地扛钢管、刷墙留下的痕迹。崔天龙瞬间明白了这句话的重量,那是劳动者在寒冬里咬牙谋生的艰辛,更是对血汗钱的迫切期盼。他连忙上前半步,语气坚定:“我知道,可再冷的钢管,也能被人心焐热不是?您放心,我们绝不会让您的辛苦白费。”
这句承诺,成了崔天龙接下来行动的动力。他立刻再次细细梳理案件的每个线索,同时依法将吴某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,同步限制其高消费,又和同事一起扩大排查范围,一遍遍查找吴某的行踪。时间转眼到了年底,寒夜的冷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,崔天龙的手机突然响起——吴某的车辆出现在开封市某小区。
“走!”崔天龙抓起外套,招呼同事们迅速出发,几人裹着厚厚的羽绒服,仍能感受到刺骨的凉意,身体是冷的,但是即将找到被执行人财产兑现对老张承诺的心是热的。等抵达小区时,已是深夜11点,气温已跌破零下,呼出的白气瞬间消散在黑夜里。他们打着手电,在小区的各个楼栋间仔细搜查,寒风灌进衣领,手指冻得发麻,直到一小时后,才在偏僻的角落发现了那辆灰色轿车。
为了不打草惊蛇,崔天龙和同事们决定在车旁蹲守。寒夜漫漫,他们靠在冰冷的车身上,脚冻得发麻就来回踱步,手冻僵了就搓一搓再塞进衣兜。就这样熬到次日清晨,天刚蒙蒙亮,吴某的身影却始终没有出现,之前,崔天龙已经了解到吴某就在开封,显然他在躲避执行。
“拖车!”崔天龙当机立断。看着车辆被缓缓拖走,他随即拨通了吴某儿子吴某某的电话。电话那头,吴某某语气敷衍,还谎称父亲不在开封,崔天龙严肃地告知他:“拒不配合执行,不仅会影响信用,还会承担法律责任。你父亲欠的是老张的血汗钱,换位思考下,谁的辛苦钱该被拖欠?”
这番话让吴某某沉默了,片刻后,他终于松口,主动联系父亲。当天下午,躲了许久的吴某终于出现在法院,脸上满是愧疚:“法官,我错了,我这就筹钱,绝不再拖。”一周后,3万余元劳务费准时转到老张的账户里。收到到账提醒的那一刻,老张激动得手都在抖,他特意将一面写着“秉公执法暖民心,高效执行解民忧”的锦旗,亲自送到崔天龙手中。
“法官,辛苦你们了!”老张紧紧握着崔天龙的手,眼眶泛红,“这钱是我冬天扛钢管、夏天刷墙挣来的,要是没有你们,我不知道啥时候能要回来。你们真是老百姓的贴心人啊!”
看着老张欣慰的笑容,崔天龙心里也暖暖的。晚上,他在执行手札里写下这样一段话:“我们总说执行难,难在茫茫人海中找一个人,难在繁杂信息里查一笔财产,难在寒冬深夜里的蹲守,难在冰雪路面上的奔波。可每当听到当事人说一句‘法官,辛苦你了’,就觉得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,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意义。冬天的钢管是冷的,但劳动者的汗水是热的,我们的心是热的;执行路上的风雪是大的,但公平正义的光,总能穿透迷雾,照亮每一条为百姓维权的路。”
法院里的一个个故事,是司法初心的生动注脚;法律工作者的一段段感悟,是责任与担当的真实写照。《鼓法·故事》的序幕已拉开,未来,鼓楼法院将持续挖掘更多来自审判、执行、调解、普法一线的暖心故事,让每一个字符都承载司法的温度,让每一篇文章都传递正义的力量。
我们诚挚邀请您关注《鼓法·故事》,期待这些故事能成为连接法院与群众的“连心桥”,让更多人理解司法、信赖司法,共同为法治建设凝聚力量。《鼓法·故事》,未完待续,敬请期待!